聽說,北京今年的新年音樂會扎堆兒。除了聲名煊赫的祖賓.梅塔將要率領他的以色列愛樂樂團,12月31日和明年1月1日在北展劇場和人大會堂演出三場新年音樂會之外,還有法國愛樂樂團、德國慕尼黑新愛樂樂團、柏林廣播愛樂樂團,維也納施特勞斯王朝圓舞曲樂團、瑞典斯德哥爾摩交響樂團、奧地利維也納管弦樂團、荷蘭阿姆
斯特丹交響樂團(還沒有算上我們中國的樂團)等眼花繚亂十余場新年音樂會,都要在新年前后同時粉墨登場。
不知別人以為如何,筆者是有些吃驚。雖說北京音樂發(fā)燒友確實不少,但如此在新年前后扎堆兒將這么多主要以施特勞斯家族一種風格的音樂塞給北京人,即使都是美味佳肴,北京真的就有那么大的胃口嗎?
明眼人都清楚,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如今是火到豬頭爛,沒有請不到的神仙。與其說新年音樂會成為了一種新的節(jié)日生活方式,不如說是新的文化消費,成為了假日經(jīng)濟中的一條有利可圖的鏈環(huán)。當然,世界上沒有免費的午餐,在一個商業(yè)時代里,誰都是無利不起早,既然要搞新年音樂會,主辦者從中獲取經(jīng)濟利益,也是無可厚非的。
只是這么多的新年音樂會扎堆兒,這么多的英雄所見略同,一起塞車一般擁擠在新年的節(jié)骨眼兒上,雷同化的創(chuàng)意,趨同性的思維,復制般的制作,讓我們多少有些啼笑皆非,或者讓我們多少有些感到臉紅。北京演出市場的繁榮背后所掩藏著的畸形,足以讓我們思考。
應該引起我們思考的問題之一是,對新年音樂會的趨之若鶩,是打著高雅藝術的旗子,然后將這種文化形式轉化為消費文化商品,將所謂的高雅演變?yōu)橐环N經(jīng)濟行為,或者說,高雅是這次叫賣中的一張牌、一個漂亮而精致的包裝。我們常說媚俗不好,媚雅,就一定比媚俗要好嗎?
其實,媚雅和媚俗只不過一板之隔的鄰居而已,如此眾多的新年音樂會聯(lián)袂登場,從實質上已經(jīng)和各種廣告、時裝模特或中超足球比賽一起,構成了大眾文化消費的組成部分。媚雅,不過是為了加速這種消費而已,真的是大雅即大俗,進行了便捷的鏈接和轉換。
而之所以選擇新年音樂會作為切入點,是摸準了轉型期北京的氣脈,因為有近幾年來電視轉播的維也納金色大廳的新年音樂會,做了事先的鋪墊和免費的廣告,讓新年音樂會成為北京一種新的品牌,便成了水到渠成的事情,借此品牌一可以打造北京的文化形象,便也起到名正言順而堂皇的作用;二是音樂會正對了不少喜歡附庸風雅的人的胃口,讓他們愿意掏腰包買票,在消費與享受中獲得精神的滿足,在新年音樂會中得以暫時的飄飄欲仙。
一箭雙雕,何樂而不為?
新年音樂會的大規(guī)模入侵北京,利弊互存是顯而易見的,至于利大弊大、存活率的長短,都還需要時間的檢驗,但其中隱含的問題足以應該引起我們現(xiàn)在的思考,才有利于及時的調整。北京雖然有一個龐大的鐵一樣的胃口,但最終也是有限度的,別讓施特勞斯像芭蕾舞《天鵝湖》一樣,演得臭了街就是。(據(jù)《新京報》;文/肖復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