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訊 投資教育就是投資未來和希望。近年來,面對教育基礎設施的滯后和廣大群眾對優(yōu)質教育資源的迫切需求,陜西延川縣創(chuàng)新教育發(fā)展理念,不等不靠,響亮地提出了“小縣要辦大教育,窮縣要辦富教育”的口號。針對全縣教育事業(yè)1億多元的投資缺口,該縣解放思想,轉變觀念,一方面積極向上爭取,加 
;大政府投入,另一方面大膽招商引資,多渠道融資。
該縣破解教育發(fā)展資金難題的基本做法,就是把教育基礎設施建設作為一項產(chǎn)業(yè)來經(jīng)營和開發(fā)。他們因地制宜,一事一策,通過各種形式廣泛吸引投資,并嚴格按照市場經(jīng)濟運行規(guī)則運作,極大地吸引和刺激了社會各界投資教育的熱情。他們先后出臺了十余條極具誘惑力的招商引資優(yōu)惠政策。
該縣學校教學樓、實驗樓采用“商家投資,學校招標建設,政府分期還本讓利”的辦法引進投資。凡是投資教學樓建設的,每年由縣財政付給投資商工程總造價的三分之一,三年付清本金,第四年再付給工程總造價的33%作為利益回報。而學校的學生公寓樓、餐飲樓、供暖設施等則采用“商家投資、學校招標建設、收費還款、政府保底”的辦法引資。四年來,該縣采用這些辦法,已累計引進投資商26家,引進資金3422萬元,新修教學樓19幢,新修學生公寓樓6幢,實驗樓2幢,餐飲樓1幢,并解決了城區(qū)4所學校近萬名師生的冬季取暖問題。
該縣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工程,全部采用“商家投資、政府采購、學校還款、政府保底”的辦法招商。學校的信息技術教育工程建設制定配備標準后,由投資商投資,政府采購設備,學校收費還款,分三年付清本金,每年分兩次支付投資商總造價的三分之一,第四年再付給投資商總造價的三分之一,作為利益回報,不足部分由縣財政補貼。幾年來,先后有陜西和北京的5家公司投資964萬元,配備微機1630臺,建成微機教室39個,加快了信息技術的普及步伐。(閻安)
特約編輯:張慶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