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社區(qū) | 聊天 | 郵箱 | 建站 | 房產(chǎn) | 影視 | 求職 | 游戲 | 教育 | 短信 | 直播 | 廣告
首頁 > 青島新聞網(wǎng) > 特別報道 > 正文  
滾動新聞
改名換姓貪大求洋 大學改名風潮當心“自砸牌子”
青島新聞網(wǎng)  2004-09-15 09:34:44 北京晨報

頁面功能   】 【 小字】【 】【打印】【關閉

 


   9月7日,隨著嶄新的“中國傳媒大學”牌子的豎起,懸掛了50年的“北京廣播學院”的牌匾悄悄在人們的視野消失。而在去年,北方交通大學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海淀走讀大學也改叫北京城市學院。在這新一輪大學改名的浪潮中,北廣的舉動尤為惹眼。


 現(xiàn)場  北廣變臉 師生留戀

  9月7日,北京廣播學院正式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北京廣播學院表示,“中國傳媒大學”的校名符合學校的學科設置,“中國”字樣也符合實情。

  幾天前,當北廣剛剛宣布改名的時候,很多師生對此決策頗為不解。一個原畢業(yè)于北廣、現(xiàn)在北京電視臺供職的女士說:“北廣的名聲在廣播電視圈那么大,改了名字反倒覺得不像以前那么有名了。現(xiàn)在說我畢業(yè)于‘中國傳媒大學’,人家都以為是民辦學校呢!

  新校名掛牌前,一種留戀的情緒充溢著北廣校園。剛剛開學,從家里返校的學生們紛紛站在原來的“北京廣播學院”的舊牌子前拍照留念。一位在學校工作了20余年的老教師看著舊牌子感慨道:“北廣這么多年的牌子是我們一起創(chuàng)下來,現(xiàn)在把它換了,我還真是舍不得!

  現(xiàn)象  改名風潮 愈刮愈猛

  前幾年我國曾涌現(xiàn)一股高校改名的潮流,不少高校紛紛從“學院”升格為“大學”。1993年,中央民族學院更名為“中央民族大學”。1994年,北京外國語學院更名為“北京外國語大學”。高校升“學院”為“大學”,能給學校在辦學經(jīng)費、學科點批設等多個方面獲取更多的益處,因此備受高校及其所在地政府的重視。雖然教育部對升格的條件有嚴格的標準,但仍出現(xiàn)了一批從“學院”更名為“大學”的高校。

  這兩年,一股全新的高校改名浪潮又呈風起云涌之勢。2002年,北京語言文化大學改名為“北京語言大學”。2003年,北方交通大學更名為“北京交通大學”,海淀走讀大學改名“北京城市學院”。

  仔細分析這新的一輪更名潮,就會發(fā)現(xiàn)新的名稱往往與原來的校名相去甚遠。光看新改的名字,人們根本就不知道它到底是原來的哪所學校。

  調查  一半人認為“浪費”原有名聲

  新浪網(wǎng)校園頻道針對高校改名的推出的一項在線調查顯示,認為改名“是促進學校發(fā)展的好事”的占22.13%,認為“會浪費了原有的名聲”的占49.71%;認為改名“影響挺大,不認識它了”的占到64.67%,只有5%的表示改名后“更喜歡它了”。

  對于大學改名,很多人表達了自己的憂慮。一位原北京輕工學院的女生說,“我們原來學校的輕工專業(yè)非常有名,現(xiàn)在和商學院合并成了工商大學,我們的專業(yè)優(yōu)勢反而被埋沒了!

  一位家長對大學改名也非常反感:“現(xiàn)在什么學校都叫什么‘電子’、‘科技’大學。改來改去,我們都不知道哪兒是哪兒了。給孩子想報個學校,現(xiàn)在光聽校名不行,還得打聽它原來是什么學校!

  中國人民大學原黨史系的幾位教授對于大學的改名也深有同感!安还馐歉拿,還有很多系都合并為學院。我們原來黨史系多有名氣,現(xiàn)在都并為‘馬克思主義學院’,我們黨史系的牌子打不出去了!

  教訓  川大改名又回原點

  1994年,四川大學改名為“四川聯(lián)合大學”,自以為這樣一“聯(lián)合”,學校就大了。這是國人歷來都以“大”為“!彼枷朐趯W校名稱問題上的反映。沒想到適得其反,國內外很多人都以為這是一所新的民辦高校,1998年底該校把校名又改回“四川大學”。

  觀點  過時校名確實得改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的鄭曉齊教授表示,一些大學的名稱始于歷史的某個時期,雖然它們發(fā)展到現(xiàn)在已成為具有一定名氣和歷史積淀的學校,但為尋求更大的發(fā)展,寧愿在新名下重新積累。“海淀走讀大學”改為“北京城市學院”是個典型案例,因為“走讀”在今天已經(jīng)屬于過時的詞語。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一些以辦學特點如“鋼鐵”、“廣播”等來命名的高校走上改名之路。

  改名易傷學校元氣

  但是,更多的人認為,大學改名必須要慎重。改不好,極有可能落到既傷害師生、校友感情,又沒能提升辦學空間,造成品牌流失的尷尬境地。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高等教育研究所鄭曉齊教授認為,大學的品牌是和校名聯(lián)系在一起的,大學更換一次名字,元氣都損傷一次,因此不到萬不得已大學不要改校名。對于校名,老師、學生和校友都很有感情,更換校名容易傷害他們。大學校名的頻繁更換,一定程度上反映中國高等教育發(fā)展有時不太尊重教育規(guī)律,行政主導的力量過強。如果只把改名當作學校發(fā)展的一個策略,對于學校沒有太多的意義。但如考慮學校辦學的方向存在問題,校名一改,相應的辦學方針、專業(yè)設置等方面都隨之變更,這也就無可厚非。 晨報記者 羅德宏 代小琳

                                      責任編輯:孫琦

頁面功能   】【 小字】【 】【打印】【關閉

報業(yè)集團服務熱線為您提供飛機訂票、送票上門,電話:2871111】
  發(fā)表評論
 
內容
 熱點資訊
·NIIT國際軟件工程師職業(yè)認證
·北京交大MBA學歷學位青島班熱招中
·中嘉學校小學生英語周末班熱招中
·歡迎參觀2004青島首屆旅游網(wǎng)上博覽會
·百年活力激情涌動 青島嶗山礦泉水
·軟件行業(yè)薪金普漲!
·高級商務英語班/英語聽說強化班
·留學韓國名牌•適合工薪階層-華威
·2004年青島首屆教育招生網(wǎng)上巡展
 

 相關鏈接:


 站 內 檢 索

新聞網(wǎng)簡介 會員注冊 廣告服務 幫助信息 版權聲明 魯ICP證 000149

青島新聞網(wǎng)讀者留言板 值班電話:86-532-2933059,8673059 傳真:(0532)2967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