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0年,50歲的道格拉斯·麥克阿瑟入主美國聯邦政府戰(zhàn)爭部,成為美國陸軍最年輕的參謀長。當時戰(zhàn)爭部最優(yōu)秀的參謀是40歲的艾森豪威爾。在此后的7年里,這兩位個性最鮮明的人物演繹了一段充滿戲劇色彩的關系!
“將門虎子”與“平民之后”
麥
克阿瑟的父親是參加過南北戰(zhàn)爭的著名將領。在父親的影響下,他成為西點軍校第一位學員團團長,并以年級第一名的成績畢業(yè)。一戰(zhàn)中,他率領“彩虹師”轉戰(zhàn)歐洲,成為受勛最多的軍官。艾森豪威爾出身貧寒,兄弟7人只有他接受了高等教育。1915年他從西點軍校畢業(yè)。1929年,艾森豪威爾調入戰(zhàn)爭部,憑著執(zhí)著的敬業(yè)精神和出色的參謀業(yè)務,很快得到上司的賞識!
艾森豪威爾當上特別助理
1933年2月,艾森豪威爾成為麥克阿瑟的首席特別助理,搬到麥克阿瑟書房旁邊的一個小屋里,隨時聽候其差遣。只要麥克阿瑟喊一聲:“艾森豪威爾少校!”他就會從隔壁飛跑過來。雖然是參謀長首席助理,但艾森豪威爾與麥克阿瑟之間幾乎沒有真正意義上的交流,所謂“討論”只不過是他洗耳恭聽麥克阿瑟的獨白或訓話。艾森豪威爾對麥克阿瑟很敬佩,但對他的狂妄自大不滿。擔任參謀長特別助理期間,艾森豪威爾起草了麥克阿瑟的所有文件。由于長期伏案工作,而且壓力巨大,他落下了一身毛病,先后患過急性腸胃炎、關節(jié)炎等疾病。多年后,艾森豪威爾對兒子說:“我一直痛恨在戰(zhàn)爭部當牛做馬的那些歲月!薄
離開麥克阿瑟
1935年,美國政府應菲律賓總統(tǒng)曼努埃爾·奎松的邀請,派麥克阿瑟去給奎松擔任軍事顧問,幫助菲律賓成立并訓練一支國防軍。作為麥克阿瑟的得力助手,艾森豪威爾跟隨上司來到了這個東南亞國家。麥克阿瑟向奎松提出了一個條件:必須授予自己菲律賓陸軍元帥的軍銜?纱饝诉@個要求,并給他增加了3980美元的工資。艾森豪威爾對麥克阿瑟的做法頗為不屑,認為這有悖美軍傳統(tǒng),但虛榮心極強的麥克阿瑟根本聽不進去。經過這幾年的磨合,艾森豪威爾認識到:麥克阿瑟需要他,大于他需要麥克阿瑟,所以盡管自己級別低,卻敢多次與麥克阿瑟頂撞!
1938年,喜歡出風頭的麥克阿瑟事先沒有與奎松商量,準備讓菲律賓國防軍舉行盛大游行。艾森豪威爾提醒他這種活動勞民傷財,麥克阿瑟仍然一意孤行。奎松得知此事后非常不滿。麥克阿瑟卻說這是“手下參謀的自作主張”。艾森豪威爾對此非常惱火,感覺自己被出賣,于是提出回國述職。麥克阿瑟知道自己離不開這位高參,于是盡力安撫。艾森豪威爾雖然勉強留了下來,但他與麥克阿瑟之間的裂痕已無法彌補!
二戰(zhàn)爆發(fā)后,艾森豪威爾去意已定;貒,他歷任營長、師參謀長、軍參謀長、集團軍參謀長和歐洲戰(zhàn)區(qū)美軍司令等職。1943年12月,艾森豪威爾擔任盟國歐洲遠征軍最高司令,并指揮盟軍實施了著名的諾曼底登陸戰(zhàn)役!
1953年當上總統(tǒng)后,艾森豪威爾在公開場合總是對自己與麥克阿瑟之間的沖突輕描淡寫,但私下里他卻深深憎惡自己“像紙巾一樣被使用”。從客觀上講,兩個人的關系也都使對方受益匪淺:麥克阿瑟得到了一位出色的參謀,艾森豪威爾也在華盛頓和馬尼拉的高層政治中學到了不少東西。他曾對麥克阿瑟的傳記作者說:“我對在麥克阿瑟領導下獲得的管理經驗深表感激,它使我為戰(zhàn)爭期間承擔巨大責任做好了準備。”(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