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小學校園里又充滿了學生們的歡聲笑語,報到后再過兩天,他們就要正式開學了。學生們是怎樣過的暑假,假期快樂嗎?昨天,記者對兩所小學的100名小學生進行了調(diào)查。
六成學生請家教 報輔
導班
“假期有沒有請家教或報輔導班?若有,都報了哪些班?大體算一下這些家教和輔導班共花了多少錢?感覺有無收獲和提高?”對于這一個題的回答,有59名,約六成的同學做了肯定的回答;ㄙM總數(shù)是30200元,人均花費三百多元。其中花費最多的是一個女生,填寫道“請了兩個鋼琴老師,花了2600元。”最少的花了50元,報了一個英語班。
在開“小灶”的同學中,大部分是學英語、鋼琴和數(shù)學的,少數(shù)還有學繪畫、作文的。有近半數(shù)的同學報了兩門以上的課程,數(shù)量多的同學“請了兩個家教,報了兩個輔導班,花1800元。”對于有無收獲,有八成的同學填寫了“有收獲”,有的寫“一般”,少數(shù)寫“無”。
七成學生假期“快樂”
“總體感覺假期過得快不快樂?最快樂是什么?”有56名同學填寫了“很快樂”,15名同學填寫了“快樂”,共占約七成,填寫“不快樂”的占一成,其余地填“一般”。對于快樂的事情,有代表性的是說“鋼琴過×級”、“到××地旅游了”、“游戲過關(guān)了”、“英語有了提高”、“不怕寫作文了”、“會心算和口算了”、“幫爸爸媽媽干活了”、“改掉壞習慣了”、“去啤酒城了”等等。
六成“局長”要“搞活動”
“如果你是教育局長,會怎么安排學生的假期活動?”有大約六成的同學表達了組織活動的想法。如“讓同學們下鄉(xiāng)種田”、“去海邊玩,為社區(qū)服務(wù)”、“安排同學軍訓、體能訓練、野營”、“安排學生去植樹造林”……有意思的是,有的寫道“安排學生每天學習三個小時,學完就玩”,一看就是好學的;“好玩”的寫道“安排學生玩電腦”。
對于這樣一個調(diào)查結(jié)果,一教育界人士認為,請家教和報輔導班正在趨于低齡化。如果是學藝術(shù)可以理解,畢竟這個現(xiàn)象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家長們想讓孩子有個“一技之長”,不管是對自身素質(zhì)提高還是將來當個“藝術(shù)特長生”都有好處,但是小學文化課請家教沒有多少必要,因為只要孩子肯學,這些小學知識在課堂上完全可以掌握,如果不肯學,請輔導老師也沒用。孩子輔導多有點累,卻多感到“很快樂”,是因為放假總歸比上學時要“舒服”一些,并且很多家長還帶孩子出去旅游,開闊了視野。孩子喜歡“搞活動”,說明了他們期望融入社會,向往集體生活,學校若有條件在假期里應(yīng)該多開展一些這樣的集體活動,培養(yǎng)孩子的集體意識。鞏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