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什么年代了?孝道這種封建時代的糟粕還搬出來講,這會不會有悖于現(xiàn)代教育的初衷?”暑假期間,一場被稱為“孝德教育”的活動在浙江省上虞市的孩子們中間轟轟烈烈地開展起來,可活動在推進過程中卻引來了爭議。
據(jù)悉,該活動的本意是“挖掘、利用當?shù)貍鹘y(tǒng)的孝德文化資源,引導崇尚孝德孝行,在未成年
人中形成積極向上的道德風貌”。
但是,針對“孝德教育”,有人質(zhì)疑,這種做法是否是復古倒退?這樣的教育行得通嗎?當然也有人認為,即使在現(xiàn)代社會,我們也應該充分認識“孝”的教育在道德教育中的基礎(chǔ)與核心作用,并由此反省忽視孝道教育的失誤。
據(jù)了解,上虞是一個有著源遠流長的孝文化傳統(tǒng)的地方,歷史上“二十四孝”之首虞舜和曹娥的故事,就發(fā)生于此。
上虞市委宣傳部部長趙暢認為,中國傳統(tǒng)孝道有過時之處,也有維系宗法社會等級制度的痕跡,但講孝不等于“封建”與“落后”。無人性的孝道要徹底破除,孝道精華也不能抹殺和揚棄。
事實上,雖然尊重長者、孝敬父母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如今,這種美德在一些獨生子女的身上很少表現(xiàn)。常?梢钥吹降氖沁@樣的家庭生活鏡頭:吃過飯后孩子扭頭看電視或出去玩了,父母卻在那里忙著收拾碗筷;家里有好吃的東西,父母總是先讓孩子品嘗,孩子卻很少請父母先吃;孩子一旦生病,父母便忙前忙后,百般關(guān)照,而父母身體不適,孩子卻很少問候。
據(jù)悉,在調(diào)查的基礎(chǔ)上,主辦單位制訂了孩子們“行孝”的要求:如對父母講話態(tài)度恭敬,語氣親切;聽從父母的教導和正確的意見,不頂嘴、不發(fā)脾氣,不讓父母生氣;上學時要跟父母說再見,放學回家要告訴父母我回來了;平時出入家庭要和父母打招呼,告訴父母地點、時間免得親人掛念;吃飯要等父母一起吃,好菜要請父母先吃,中高年級學生要為父母盛飯;父母下班要為父母倒茶,請父母休息;記住父母的生日,到時向父母表示祝賀,并做一件讓他們高興的事;父母不舒服要主動問候,生病時要為他們端水送飯;不向父母提過高的要求;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并盡力幫助父母做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等等。
而這都是“規(guī)定動作”,是要幫助孩子們從被動到主動、從他律到自律、從“要我做”到“我要做”,“讓孩子們在‘動’中感悟‘孝’的親情!薄靶⒌暮x并不都是封建的!蓖诵萁處熤x企韓說:“孩子不懂不要緊,他們在懵懂中能逐漸領(lǐng)會,誦讀千遍,其義自現(xiàn)。”
特約編輯:wgly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