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訪”讓人懷念
出場人物:劉先生(家長)
我的孩子現(xiàn)在上小學五年級,可老師卻從未家訪過,而想了解孩子的學習情況和在校表現(xiàn),只有接送孩子時才能與老師進行短暫的溝通!凹以L”的做法讓人懷念,因為老師和家長雙方都能借此全面了解孩子
在
家里與學校的情況,這樣會更有利孩子的成長。除了我們夫婦經常被老師叫到學校訓斥之外,老師從來沒有家訪過。我也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我知道家訪對老師更全面地了解學生,對家長更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孩子是多么重要。
讓家訪名副其實
出場人物:王先生(家長)
我的女兒開學就要上初三了,自上學以來,除我打電話詢問女兒學習情況外,老師從來沒有主動反饋過女兒學習情況,至于家訪更是從來沒有過。
這些年,家訪逐漸遠離我們的生活,家訪對于許多學生來講成了陌生的字眼。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除通信方式全面發(fā)達,老師與家長聯(lián)系渠道增多的原因外,某些老師敬業(yè)精神不強,業(yè)余時間忙著當家教掙外快,沒有心思家訪,這也是一個普遍現(xiàn)象。
不管通信如何方便,老師家訪的作用不可代替。要讓家訪回歸生活,名副其實,必須大力加強老師的職業(yè)道德和無私奉獻意識教育,讓老師真正把心思用在教學上。同時,學校要把家訪作為考核老師教學業(yè)績的一個重要內容,糾正目前忽視家訪作用的不正常現(xiàn)象。
常到學生家走走
出場人物:宗成偉(老師)
家訪作為學校聯(lián)系家長一種傳統(tǒng)方式,實現(xiàn)了老師與家長面對面的雙向溝通,雖然時代發(fā)生了變化,出現(xiàn)了諸多交流方式,但是我認為,老師進行家訪,仍有其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老師了解學生情況,不要僅限于校內,而應延伸到家庭,延伸到課外。老師全面真實地掌握學生、學生家庭等相關情況,做到心中有數(shù),便于因人施教。
常到學生家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談一談,和家長促膝談心,達成默契,發(fā)現(xiàn)問題,尋找思路,研究對策。使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發(fā)生同頻共振,共同促進使孩子的健康成長。
打個電話更方便
出場人物:單女士(家長)
我們工作很忙,老師工作也忙,上家里來不太方便,通電話交流交流孩子情況挺好。現(xiàn)代化通訊手段讓人們彼此間的聯(lián)系日益便捷,我認為傳統(tǒng)的家訪沒有什么必要。
家訪起不到實際作用
出場人物:楊昆(學生)
家庭是我們的私人生活空間,我房間亂,怕老師看見。老師家訪讓我心情郁悶,生活常規(guī)也被打亂了,而且最怕老師無節(jié)制地“告狀”,所以我不喜歡家訪,大家都費時費力,起不到實際作用。
思考:
對于家訪,老師、家長、學生的看法不一,但是應該肯定,家訪作為一種面對面的充滿人文關懷的交流方式,在電子媒介發(fā)達的今天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優(yōu)勢。家訪對于全面了解學生,建立新型的師生平等關系,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都有積極的作用。有針對性的、家長學生能夠主動配合的家訪,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非常有益!幷
家訪作為老師和家長溝通的一種重要手段,在孩子成長中起著不可忽視的作用。而今,老師家訪卻已悄然“隱退”。然而,近期我們在采訪中了解到,有些學校在假期里又開展了家訪活動,要求班主任老師對所有的學生家庭進行一次走訪,與學生心貼心地促膝談話,與家長面對面地坦率交流。他們認為這種形式是一種有效的教育方式。但也有部分家長和學生對家訪存在抵觸情緒,他們認為,通訊、網絡越來越發(fā)達,傳統(tǒng)的家訪似乎沒有太多必要,應該讓它“安靜地走開”。
上期我們關于“家訪”的話題一預告,晚報教育熱線便一直“燙手”,許多學生、家長、老師參與了我們的話題討論,發(fā)表了自己的看法。
熱點教育話題請你參與討論
教育,關乎千家萬戶,關于教育的話題總是牽動著眾多的關注和期待。擇校、電腦派位、優(yōu)秀生直升、高考復讀、早戀、家教、亂收費、讀研、MBA……,諸多教育“關鍵詞”直接點擊著我們的生活,成為不得不面對的問題、難題。
我們特別開通“教育話題熱線”歡迎更多的讀者參與我們的專題討論。
下期話題預告:主業(yè)、副業(yè)孰重孰輕?談在職教師做家教。
歡迎更多的家長、老師、學生參與我們的教育話題討論。
聯(lián)系方式:稿寄青島太平路33號青島晚報“教育周刊”
E-mail:wbqd@Tom.com教育熱線:29335008258645
特約編輯:yxc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