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瀟湘晨報》7月18日報道,爸爸去世了,媽媽走了,只剩下年老體病的爺爺奶奶。在長沙市岳麓區(qū)左家垅,有一對雙胞胎姐妹,在家徒四壁之境中,都以555分的分數(shù),雙雙考得學校第二名。對此,爺爺奶奶又喜又憂,不過爺爺十分堅決地說,“只要我活著,就不會讓兩個孩子中的任何一個輟學,絕不會少一個”。兩位偉大的老
人為供倆孫女上大學欲出門打工。
每年一到大學發(fā)放錄取通知書的時候,總要有許多貧困家庭為孩子的學費發(fā)愁。三年以前,當筆者剛剛考上大學的時候,就體驗過這中感受,F(xiàn)在,看到這則新聞,筆者在感動之余,不禁為那兩個雙胞胎女孩的爺爺奶奶擔心,年紀這么大了,還能支付得起兩個女孩上大學的費用嗎?這樣的家庭應該算是貧困家庭,這樣的學生應該算是特困生了吧?可是,為什么他們沒有想到“綠色通道”呢?為什么媒體沒有提到“綠色通道”呢?“綠色通道”現(xiàn)在還暢通嗎?
為了給貧困學生提供必須的學費和生活費,全國各高校設有各種形式的獎、貸、助學金,制定減免學費辦法及開展勤工儉學活動。但是,對于這些,不少貧困家庭知之甚少,甚至完全不了解。于是,難免就對學費產生了憂慮,乃至恐懼,結果導致不少悲劇的發(fā)生。三年前,筆者的父母親就曾出現(xiàn)過這種心理危機。這種危機感是在接到錄取通知書之前就產生的,而高校在招生和寄發(fā)錄取通知書之前,本就應當要做好這方面的宣傳,讓考生和家長了解“綠色通道”,解除他們的后顧之憂,避免不必要的悲劇發(fā)生。
筆者猜得到媒體報道這則新聞是想引起社會的關注,如果來一場募捐什么的那就更好了,這樣的愛心大使一直是媒體樂此不疲的。但是,救助貧困生僅依靠社會的力量是不夠的,況且,社會募捐資助的恐怕也僅僅只是那兩個雙胞胎姐妹。而像她們這樣因為交不起學費就上不起大學的貧困生還有很多,不可能每一個都等著媒體的報道來解決問題。要解決所有這些貧困生的困難,還得依靠一個完善的救助機制。只有機制完善了,那么貧困生考上了大學就不會擔心上不起大學,就會知道求助于這個“救助機制”,而不是媒體的力量和某個個人的力量。然而,在筆者看來,高校的“綠色通道”現(xiàn)在還遠遠做得不夠,有過分夸大和虛假的成分。一些貧困生,抱著進了大學一切問題都有學校幫助解決的想法進入高校,結果,事實上并不是所有的貧困生都能夠得到學校的救助。
最近,國家助學貸款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瓶頸困境”,由于還貸率不高等原因,在貸款上出現(xiàn)了不積極推行該項業(yè)務,不再審批新的助學貸款,能拖就拖,或者設置各種障隘使得學生獲貸比例極低等現(xiàn)象。在廣西一所師范院校,為了開辦助學貸款業(yè)務,銀行去敲鑼打鼓,電視臺也拍了片子,最后卻沒有一個學生真正獲得貸款。其實,“大學生缺乏誠信”不過是一個借口,銀行缺乏誠意才是真。這也許還是機制不完善的問題,欠款違約的不過是極小的一部分大學生,銀行應當懲罰的是這部分拖欠國家助學貸款的大學生,而不是讓所有后來的大學生來承受懲罰的后果。這些,恐怕也是為什么“綠色通道”其實并未深入人心的原因之一吧。
“綠色通道”和“不讓一個貧困大學生失學”不是說在口頭上,而是要用切切實實的事實來證明。讓綠色通道暢通無阻,是我們追求的目標;只有這個目標達到了,讓所有的貧困生都上得起學這個心愿才能實現(xiàn)。(朱茂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