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都是善惡并存的,我們要懂得警覺人性中的惡人們要想實現(xiàn)利益最大化,需要做出一定的自我約束,因此,日常生活中,人人都做了大量的揚善抑惡的努力,所以,我們輕易不會看到人性中惡的一面。避免這種惡的方式很多,最簡單的就是立刻脫離刺激環(huán)境,以及絕不在情緒沖動時做決定。當然,僅有這點遠遠不夠,還要從根
本上解決問題才對。
2.與馬加爵過度的“去圣化”傾向有關(guān)因為過度的“去圣化”傾向,而喪失了人所擁有的一種最基本和最健康的本能:悲憫之心。他自己也因此失去了最后的機會,偶然就這樣成了必然。一個人,常常是因為不懂得珍重自己的生命,而輕視別人的生命,并最終毀掉自己。
3.馬加爵沒有做人的原則和底線倫理具備底線倫理有助于形成道德焦慮,也就是會使人在考慮是否傷人的時候產(chǎn)生強烈的擔心、害怕和不安,這種感覺往往可以有效制止一個人的惡行。
4.不懂得用建設(shè)性方式幫助自己人要確立建設(shè)性幫助自己的理念,使自己進入解決問題的良性循環(huán)。因此,假如一個人以貧困為由而采取反社會的行為,是自己去選擇被貧困和社會不公正的第二次傷害。
5.缺乏一些基本的有助于人健康發(fā)展的人格特點此外,在現(xiàn)實生活中還有一個重要的人格特點是:同情能力,也就是設(shè)身處地為別人著想的能力。
6.學生缺乏最基本的自我保護常識人與人相處,如果發(fā)生了沖突,一定要就事論事,實事求是,絕不翻舊賬,這是最容易激怒對方的事,尤其是不能戳別人痛處,這最容易讓別人惱羞成怒,怒不可遏。
7.馬加爵缺乏社會支持系統(tǒng)每個人從客觀上都存在一些天然的社會支持系統(tǒng),如父母、老師、領(lǐng)導等,他們都有支持我們的基本義務(wù)。如果一個人平時有良好的人際關(guān)系,那么,他的親朋好友在他需要時,都會成為樂于支持他的人。
首都經(jīng)貿(mào)大學社會心理學教授 楊眉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