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水利委員會主任李國英6月20日接受新華社記者采訪時說,在黃河第三次調水調沙中,將首次嘗試人工擾沙清淤,這在世界水利史上還是第一次。
據了解,所謂人工擾沙就是借助河水已有的勢能,輔以人工擾動河床土質,促進河床泥沙啟動,實現河床下切,從而最大限度輸沙入海。黃河此次調水調沙共設有三個擾
沙點,分別位于小浪底水庫庫尾、河南范縣李橋河段、山東梁山縣小路口河段。
目前,所有泥沙擾動設施已部署完畢,并已進行了多次擾沙演練。在小浪底庫區(qū)尾部,布設了4艘裝有空氣壓縮機和高壓噴嘴的擾沙船,可在離泥沙淤積面0.5米左右的上方實施高壓沖擊,將該區(qū)域淤積泥沙充分擾動起來。而在河南范縣和山東梁山縣河段,26個由泥沙擾動作業(yè)船及各類機械構成的擾沙平臺已搭建完畢。
據專家介紹,人工擾沙與人造洪峰演進在時間上、空間上實現準確對接,是此次調水調沙的一個難點,而通過黃河干流萬家寨、三門峽、小浪底三座水庫的聯合調度,可以實現水沙對接。
李國英說,要想沖掉小浪底水庫尾端的淤積三角洲,首次要實現三門峽水庫泄水時間與小浪底水庫水位高低的對接。三門峽水庫泄水太早,能量有可能被小浪底庫區(qū)的深水層消減,也不利于人工擾沙的開展。只有將小浪底水庫水位降到合理高度,水能和人工兩股力量才能形成合力。其次,要想實現沖淤要求,必須形成連續(xù)的泄流動力,三門峽水庫水量不夠,就得從萬家寨水庫“接力調水”。因而,萬家寨和三門峽水庫泄水時間也要實現對接。而小浪底水庫泄水的時間、泄量、含沙量控制,則關系到下游兩個“卡口”河段人工擾沙的成敗,必須在準確測算洪水演進時間、挾沙量等參數基礎上,實時啟動擾沙設備對淤積河床進行猛烈擾動,達到河道減淤沖刷的目的。
據了解,2001年,黃河水利委員會啟動了“數字黃河”建設,借助現代信息技術構建的數字化虛擬平臺,把“黃河裝進計算機里”!皵底贮S河”可利用遙測、遙感和數字模型等科技手段進行洪水演進預報和水庫調度調算,同時搜集水量分配、沖淤變化等方面的數據信息并進行即時分析研究,為實現水沙對接提供技術保障。(記者
林嵬)
責任編輯 原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