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福岡高等法院24日作出二審判決,撤消福岡地方法院的一審判
決,以超過訴訟時效為由判定要求日本政府和三井礦山公司賠償損失的15名中國勞工敗訴。
2002年4月福岡地方法院曾作出一審判決,首次認定“強擄和強行迫其勞動是國家和企業(yè)共同實施的非法行為”,并責令三井礦山支付總額達1億6500萬日元的損害賠償。
日本媒體斥責政府
日本共同社的報道說,“必須道歉并且賠償!”中國籍原勞工的這一呼聲卻并未傳到司法部門的耳中。背負著在煤礦中勞動并忍受饑餓和毆打的痛苦記憶,作為被強擄勞工的代表來到日本的原告面色消沉地嘆道:“為什么日本要逃避責任呢?”
中方表示強烈抗議
中華全國律師協(xié)會、中國人權發(fā)展基金會、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紀念館昨天在此間就“日本福岡中國勞工訴訟案二審判決”向中外媒體發(fā)表聯(lián)合聲明說,福岡高級法院以訴訟時效已過為由駁回原告上訴的判決結(jié)果,是罔顧正義、極不負責任的判決。
索賠前景不容樂觀
日本共同社認為,該判決雖然認定此事系日本政府與企業(yè)的共同不法行為,卻悉數(shù)駁回了原告的賠償請求。隨著原告年齡漸高,各地的強擄勞工訴訟的前景不容樂觀。
圖:手持“不當判決”標語的中國勞工。本版文圖均據(jù)新華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