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電影《音樂之聲》是大多數(shù)觀眾所熟知和喜愛的。該片中天性自由,不受繁文縟節(jié)約束的美麗修女瑪麗亞,奧地利美麗的阿爾卑斯山的山坡,一群活潑可愛的孩子,以及反納粹、追求自由的勇氣,打動了世界各地人們的心。但很多中國觀眾都不知道,這部經(jīng)典影片,其實是根據(jù)同名音樂劇改編的。電影固然精彩,但音樂劇更為經(jīng)典
,舞臺上那種瞬間迸發(fā)的激情,能讓各種年齡的人感動。
其中,流傳最廣的幾首經(jīng)典音樂:表達(dá)瑪利亞對大自然熱愛的主題曲《音樂之聲》;輕松愉快的《孤獨的牧羊人》;比托普演唱的深情無限的著名《雪絨花》;歡樂大方的《哆來咪》;以及可愛的孩子們在比賽和客廳里演唱的《晚安,再見!》等,都成為了我們記憶中最值得珍惜和細(xì)細(xì)回味的藝術(shù)佳作。無疑,這將是人類最珍貴的永恒佳品。
今年是音樂劇《音樂之聲》問世45年,是電影《音樂之聲》問世40年。
電影1965年被搬上銀幕,影片曾先后奪得1965年第3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導(dǎo)演、最佳音響、最佳改編音樂、最佳剪輯五項大獎,以及1966年金球獎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獎(朱莉·安德魯絲)。《音樂之聲》的整個故事都那么的完美無缺,以至于激勵和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的人。影片里美妙的音樂至今仍被全世界傳唱,影片也被翻譯成了30多種文字在各國上映。
好萊塢的電影評論家、《時代周刊》以及民意投票一致評選《音樂之聲》為"美國最受歡迎的十大電影之一"。它幾乎適合在任何場所任何時刻播放。好萊塢的大牌明星們,例如凱文·科斯特納、金-凱瑞、梅格-瑞恩等都是它的忠實觀眾,大明星卡梅隆-迪亞茨更是說自己看了它二十遍以上,功夫巨星成龍?zhí)寡宰约鹤钕矏鄣碾娪凹炔皇鞘诽埖臉屌,也不是阿諾-史瓦辛格的特技,而是充滿溫馨的《音樂之聲》。
世界各地的人們在影片的譯名上都曾經(jīng)發(fā)揮過想象力,做了多次再創(chuàng)作。在香港,它被譯成《仙樂飄飄處處聞》,著重強調(diào)片中優(yōu)美動聽的歌曲;臺灣則譯成《真善美》,畫龍點睛地道出該片的真諦;埃及人把它譯做《柔情蜜意》;在葡萄牙片名是《心靈深處的音樂》;泰國的譯名是《天樂的魅力》;西班牙譯成《笑與淚》;阿根廷的譯名不太講究詩意,而著重刻畫女主人公的個性:《富有反抗精神的新人》;在德國,本劇的名字是《我的歌,我的夢》……譯名雖然不同,音樂卻一樣動聽,人們對它的喜愛從中也可見一斑。
今年是音樂劇《音樂之聲》首演45周年,百老匯全新制作了這出經(jīng)典劇目,并在亞洲做巡回演出。
《音樂之聲》將于6月—7月在北京上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