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這個城市的管理者對真假難辨的流浪乞討人員煩不勝煩,第一個出臺了“禁討令”,對一些特定地段及強討強要的乞討行為說“不”,卻引發(fā)了乞討人員與城市管理者的“貓鼠”拉鋸戰(zhàn)。“禁討令”將如何把握尺度,成了蘇州城市管理者的一個難題。
乞丐城管展開拉鋸戰(zhàn)
2月27日下午,蘇州人民路新市路路口,來自安徽蚌埠的中年殘疾乞丐李大海(化名)坐在一要拆遷的房子一角享受午后的陽光。
但在2月的蘇州,乞討并不像年前那般容易。
去年12月中旬,正慶幸乞討也可以養(yǎng)活自己的李大海忽然感覺世界在一夜之間變了,“現(xiàn)在管得也很嚴,我們一般都不斷換地方,不然讓城管、公安看見,我們就會被趕,不走就會被他們送到救助站去!钡谔K州城內(nèi)乞討總要比在偏僻的地方強得多,于是,李大海他們和城管、公安們打起“游擊戰(zhàn)”。
李大海雖然謹慎小心,但也有“失手”的時候。2月上旬,李大海因為拉扯一個外地游客要錢被城管發(fā)現(xiàn),被送進了救助站。因為怕再被送進去,李大海轉(zhuǎn)移了陣地,到火車站周邊去乞討了。
禁討承受多方壓力
“乞討并非不可以,但前提是不能威脅到其他社會成員的權(quán)益。有的乞討者強討惡要,他就從需要救助的弱勢群體變成了侵犯他人自由人。”蘇州市民政局副局長胡偉華說。
于是,一個集合民政、公安、城管三方分工的管理城市“細則”出臺。蘇州“禁討令”一出,即引起全國嘩然,蘇州市民政局副局長胡偉華坦言,這一方面,蘇州承受了很多壓力,“沒想到會成為全國最先啟動‘禁討’的城市。但實施兩個月來,效果的確還不錯,我們還是會堅持下去!
禁討內(nèi)容且行且完善
事實上,即使是否救助取決于被救助者本人的主觀意愿,但實際的操作過程中,真正的衣食無著者也可能不接受救助而愿意繼續(xù)乞討,何況是以“獲利”為乞討目的的假乞。“現(xiàn)在城市中的流浪乞討人員中,分辨誰是衣食無著、誰是以獲利為目的的乞討!焙鷤トA說。
一個城管執(zhí)法人員說,遇到這樣的困惑,對城管、公安和民政部門的工作人員來說,主要是去年8月1日起實施的《城市生活無著的流浪乞討人員救助管理辦法》及其細則細化不充分,可操作性不強,需要更完善和更具操作性的地方政策法規(guī)來補充。胡偉華表示,下一步蘇州市可能會設立一些標志,將限制行乞的區(qū)域固定下來,以免因為限制范圍僅由城管、公安口頭解釋而遭爭議。
禁討兩月效果減弱
事實上,無論是城管、警察還是行乞者,都正在適應體制巨變后的新關系。
目前,乞討者在蘇州市的流動狀況已經(jīng)引起了蘇州市有關部門的注意,特別是在基層執(zhí)法的管理者。行乞者的大批“回流”表明,《通告》正在失去實施初期的震懾效果。
蘇州市一個治安大隊的成隊長說,除未成年人、智障人員、精神病人等5類人之外的乞討人員,執(zhí)法人員第一次會勸說其離開,并發(fā)給通告和告知卡;第二次給予警告;如果發(fā)現(xiàn)屢勸不聽的,可以相應地予以警告、罰款、治安拘留等,嚴重的將追究其刑事責任。但因為是采取自愿原則,救助者一定要離開救助站,救助站也沒有辦法。
新聞鏈接 杭州成立勸導隊
與很多城市采取的直接“禁乞”、“限乞”不同,在杭州市采取了比較溫和的方式,成立兩支隊伍專門對流浪乞討人員進行勸導。
具體做法是:對未成年、智障乞討人員視作自愿救助對象,直接護送至杭州市救助管理站;對老年及成年殘疾乞討人員采取告知、勸離和護送相結(jié)合的辦法,進行主動救助;對強討、硬討人員,公安部門將參照有關治安條例進行處理。
據(jù)新快報等媒體編輯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