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前天,本報收到了一封6000多字的長信,信的作者是一名打工女青年,她在信中講述了一對外地母子在島城眾多熱心人的幫助下重新找回生活信心的故事。昨天,記者在青醫(yī)附院采訪了故事的“主角”。
信件摘錄
我再次夢見那個十五歲少年滿是憧憬的目光,被化療折磨得稀少而干黃的頭發(fā)……夢見那個母親絕望的眼神,年僅40歲卻已過早蒼老的面孔,還有那不能蔽體的單衣……我想不通,為什么這一連串的人間悲劇全在他們這個小舞臺上演!
今天,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大爺又給他們母子送來了50元錢,這是胡玉榮與兒子張元鋒收到的第31筆捐款,然而,那些捐款的人胡玉榮母子卻一個都不認識……———筆者:五采(2003·12·19夜)
零錢堆滿他病床
陌生人的愛心包圍骨癌少年
昨天,記者根據(jù)“五采”提供的線索來到青醫(yī)附院骨科病房。一聽說記者來找張元鋒,一位患者主動引路。
病友主動引路
“張元鋒,又有人來看你了!”聽到喊話,正在床上與病友玩撲克的張元鋒轉(zhuǎn)過頭來,那是一張娃娃臉,嘴角還帶著笑容。他和母親胡玉榮一起向記者點了點頭。
記者做完自我介紹后,胡玉榮向記者講述了她與兒子的經(jīng)歷。
胡玉榮說,他們是山東沂南張莊鎮(zhèn)石門庭村的村民。四年前,17歲的大女兒意外身亡。丈夫悲傷過度,死于胃癌。去年,15歲的張元鋒腿部長出異物,輾轉(zhuǎn)多家醫(yī)院后,終于在青醫(yī)附院確診是骨癌。這種病目前最有效的治療辦法就是截肢或換骨,截肢至少需要十五、六萬元,換骨需要的錢更多。對于他們這樣一個家庭來說,手術(shù)費成了天文數(shù)字。就在她與兒子準備放棄生命的時候,第一筆捐款到了。
麻袋里倒出零錢
上個月14日,沂南縣張莊鎮(zhèn)石門庭村的書記和村長突然趕來,并拎來一麻袋錢:這里面有村長去信用社貸的錢,也有村民們的捐款。當(dāng)村書記把錢從袋子里倒出來時,胡玉榮呆了,那零零碎碎的錢,一毛、兩毛、一元、兩元、還有成串的硬幣……6位護士和胡玉榮流著淚整整數(shù)了一個小時,才清點完,總共是9976.50元!第二天,張元鋒做了保守的刮骨手術(shù),由于還需化療,這筆錢仍然無法徹底解決問題。
市民接過“愛心棒”
病友們知道了這對母子的經(jīng)歷后也開始行動起來,他們有的將營養(yǎng)品分給張元鋒,有的陪張元鋒聊天、放松心情,更多的人把張元鋒的事講了出去,引來了更多關(guān)注。
隨后,一位老大爺把1300元送到了病房,一位姓紀的女士及她辦公室人員送來500元,一對匿名夫婦悄悄給他們留下500元,青島鐵路職工葛惠芳用自己配的藥去醫(yī)院三次為元鋒腫脹的小腿處敷藥……陌生市民的熱情深深地打動了這對母子。
張元鋒和母親于是把捐款一筆筆記在了小本子上(上圖)。
病友感言
病友們?yōu)楹卧敢鉃閺堅h免費做宣傳?他們感觸最深的是什么?昨天,記者采訪了他們。
他改變了我
說實話,開始看到有人給張元鋒捐錢、送東西,我覺得那些人挺傻的,可是后來看到越來越多的陌生人來了,他們的目光是那樣的真誠,我被打動了。張元鋒改變了我的觀念。
心態(tài)被“傳染”
我開始生病的時候,很怕,那時候經(jīng)常向親人發(fā)脾氣,后來我認識了張元鋒,他雖然得了癌癥,仍然不放棄,而且很樂觀,我的心態(tài)也被“傳染”了,我要感謝他。
是你們
讓我添“活頭”
對話
記者:醫(yī)生說,你的手術(shù)至少要15萬元,市民的捐款離這個數(shù)字還有很遠,你有信心嗎?
張元鋒:有。即使大家捐給我的錢不夠我治好病,我也不遺憾。我原來覺得自己沒希望了,媽媽哭,我也哭。后來,有人來給我捐錢,我覺得又有活頭了。
記者:我想給你們拍張照片,行嗎?張元鋒:行!我能說話嗎?記者:能。
張元鋒:我們想對那些不認識的青島的叔叔阿姨說,謝謝你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