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昨日,本社“陽光大廳”成了精彩的課堂。近2000名家長、教師聚在這里,聆聽留美教育學博士黃全愈詮釋中美教育的差異,請教兩國教育之長處。報告會是由本報科教部、市中小學家長學校研究會聯(lián)手舉辦的。
報告是在一連串中美教育的問號中開始的。為什么中國沒有培養(yǎng)出諾貝爾獎獲得者?美國的基礎教育看似兒戲,可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科技大樓”怎會建筑在兒戲基礎上?中國初等教育+美國高等教育=最佳組合……
研究中美教育體制20余載的黃全愈,以兒子礦礦的成長歷程為視點,用父親和學者的雙重身份來闡述了創(chuàng)造力、學以致用、評價孩子等中美教育的熱門話題。黃博士以礦礦一次考試得了100.2分為例,那是因為他在答完試卷后畫了一副畫,但是同樣的事情如果在國內(nèi),可能不得而知。他說,創(chuàng)造力包括智力和許多非智力因素,包括很強的記憶力、豐富的想象力、敏銳的觀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斷力,創(chuàng)造力就像種子一樣需要陽光、水去灌溉,只有創(chuàng)造力強的人才是獲得諾貝爾獎的前提。他否認“中國初等教育+美國高等教育=最佳組合”的說法,他認為教育的最佳組合是打牢雙基之時,同時注重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他還說,美國的學校不看學了多少知識,而是看用了多少知識,這樣“知識就是力量”才能落在實處,否則知識就會成為負擔。
或許沒有一個話題可以像教育這樣引起如此多人的共鳴,不論老師、家長,還是學生,黃全愈談出自己對家庭教育的獨到見地。他說,中國家庭教育的第一大誤區(qū),就是把自己的孩子當成虛幻的天才來培養(yǎng),像做盆景一樣來改造孩子,最糟糕的是造天才的惡果要等10年才能看得出來。不管孩子作為自然人有多小,他都有其社會屬性,有獨立的人格和意志,有自己的感情和追求,素質(zhì)教育的宗旨是發(fā)揮孩子最大的潛能,孩子的素質(zhì)被扭曲,他就是一個失敗者。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需要的是寬松的環(huán)境,溫暖的家庭,每個家庭成員要互相理解,互相關(guān)心,互相體諒。(本報記者劉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