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加少年共產(chǎn)黨
1922年6月下旬,在巴黎西郊的一個小廣場上,召開了旅歐“中國少年共產(chǎn)黨”的第一次代表大會。出席這次大會的代表共18人,代表了約40名黨員。趙世炎向賣茶水的法國老太太租了18張椅子,在小廣場上圍成一個圓圈,沒有任何裝飾,代表大會就這樣簡單地在露天里開始了。
坐在其中的一個,就是1920年赴法勤工儉學的劉伯堅。
1920年前后的歐洲,革命風暴此起彼伏,蘇聯(lián)十月革命的勝利,對靠近蘇聯(lián)的歐洲各國,影響很大。各種馬克思主義的書籍,以及介紹十月革命的報紙雜志,大量公開出版發(fā)行。這一切深深地吸引住了追求真理、矢志救國的劉伯堅,他如饑似渴地學習了《資本論》、《共產(chǎn)黨宣言》、《法蘭西內(nèi)戰(zhàn)》等馬列主義經(jīng)典著作,并積極參加反帝反軍閥的斗爭。
1922年8月,根據(jù)黨中央的決定,成立中國共產(chǎn)黨旅歐支部,不久發(fā)展成為中共旅歐支部,參加“少共”的黨員全部轉成中國共產(chǎn)黨員。中共旅歐總支部的成立,把旅歐勤工儉學運動與旅歐華人的斗爭推向了新的階段,為了培養(yǎng)黨的骨干,中共旅歐總支部還有計劃地選送了一批同志到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勞動大學去學習,1923年11月,劉伯堅等十余人赴莫斯科。
1926年5月9日,馮玉祥將軍到達莫斯科。劉伯堅等人以《前進報》記者身份拜訪了馮玉祥將軍,劉伯堅向馮玉祥暢談了國際國內(nèi)的形勢,并對國內(nèi)政局的發(fā)展進行了透徹的分析,給馮玉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馮玉祥向共產(chǎn)國際提出,要求劉伯堅和他一道回國主持政治部的工作。
負傷落入敵監(jiān)獄
1926年9月16日,從蘇聯(lián)回國的馮玉祥、劉伯堅等人,在回國當天向全國發(fā)出了由劉伯堅起草的參加國民革命的宣言。為了把西北軍這一支軍閥隊伍改造成為名副其實的革命軍隊,劉伯堅主要進行了兩個方面的工作:一方面是建立各級政治工作機構;另一方面是舉辦各種干部訓練班或軍政干校,培養(yǎng)軍隊的骨干。
1927年,劉伯堅離開了公然投靠蔣介石的馮玉祥。1931在江西瑞金召開第一次全國工農(nóng)兵代表大會,劉伯堅當選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委員,并擔任蘇區(qū)工農(nóng)紅軍學校的政治部主任。并于同年策劃指揮了寧都起義。1934年10月,紅軍主力開始長征后,劉伯堅被派往贛南軍區(qū)任政治部主任,同時在中央分局軍委工作,堅持敵后斗爭。
1935年,中央分局、中央辦事處贛南機關、部隊陷入敵人重圍,劉伯堅左腿負傷,落入敵人魔掌。在移獄的路上,敵人故意押著帶鐐的劉伯堅從繁華的大街走過,劉伯堅氣宇軒昂地拖著沉重的腳鐐,昂起不屈的頭,從容地走過大街,并寫下了著名的《帶鐐詩》“……帶鐐長街行,志氣愈軒昂,拚作階下囚,工農(nóng)齊解放。”
死后英名留人間
劉伯堅把敵人的法庭變成了宣傳抗日救國的講壇,敵人懼怕真理聲音的傳播,審訊往往無法進行下去,只好中途停止。他們把我黨被俘的同志押送到庭,逼劉伯堅供認。劉伯堅的回答總是一句話:“我不認識他!
劉伯堅被捕后自知定死無疑,在獄中連續(xù)寫了幾封感人肺腑的家書,諄諄囑告親人要繼承他畢生為之奮斗的革命事業(yè),充分表達了一個共產(chǎn)黨人的高尚情操和堅定信念。
1935年3月21日,敵人終于對劉伯堅下毒手了,臨刑前敵人問他還有什么后事要辦。劉伯堅說:“有!第一,我要寫封家信,交代我的子孫后代要將革命進行到底!第二,我死之后要把我葬在梅關!薄盀槭裁匆嵩诿逢P?”“葬在梅關站得高望得遠,使我死后也能看到革命的烈火到處燃燒!”
敵人搖頭嘆道:“劉伯堅這個人,死到臨頭還這么硬!敝缓媒o了他紙和筆,劉伯堅寫下了臨刑前兩封動人心魄的家書,一封給大嫂,另一封給他夫人王叔振。他在給夫人的信中寫道:“你不要傷心,望你無論如何要為中國革命努力,不要脫離革命戰(zhàn)線,并要用盡一切的力量教養(yǎng)虎、豹、熊三幼兒成人,繼續(xù)我的光榮的事業(yè)。我葬在大庾梅關附近。十二時快到了,就要上殺場,不能再寫了,致以最后革命的敬禮!
由現(xiàn)在保存的原件可以看出,這些在烈士臨上殺場前寫就的家書,文筆流暢,字跡瀟灑,正氣凜然,鎮(zhèn)定自若,信上的字跡和筆劃,跟平時工作時的字跡和筆劃一模一樣。
劉伯堅雖然死在敵人的刑場上,他的英名卻與他的《帶鐐詩》一起長留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