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草熏艾、佩戴香囊,端午習俗中的養(yǎng)生道理一文讀懂
青島日報社/觀海新聞6月10日訊 “端午節(jié),天氣熱,五毒醒,不安寧。”農歷五月之時,天氣寒熱交替,各種蟲蛇外出活動,邪氣叢生,疾病頻發(fā),故而自古有“五毒月”之說?!拔宥驹隆笔菑霓r歷五月初五開始,即從端午節(jié)這天算起?!拔宥驹轮杏芯盘毂环Q為九毒日,端午正是九毒日的第一天,是一年中陽氣最旺之時的開端,祛濕養(yǎng)陽,在九毒日養(yǎng)生尤為重要?!?0日,青大附院中醫(yī)專家詳細介紹傳統(tǒng)端午習俗中的養(yǎng)生道理。
懸草熏艾
端午節(jié)在門上懸掛艾草熏艾避穢驅邪這一習俗自晉代就已普及?!短I艾傳》稱艾葉“產于山陽,采以端午,治病灸疾,功非小補”。艾葉有溫經散寒、活血化瘀等功效,是“寒毒”“瘀毒”的克星。艾灸身體穴位(如神闕、命門、關元等),可以養(yǎng)陽祛寒。在九毒日期間,采用傳統(tǒng)艾灸的方法,進行臍灸、督灸、大灸等灸法治療,也可以起到冬病夏治的效果。此外,艾葉泡腳洗澡可以祛寒濕,活氣血,養(yǎng)筋絡;艾葉煮粥、做成艾葉糍粑,適量食用有祛除體內“寒毒”、溫補脾腎等作用。
佩戴香囊
“戴個香草袋,不怕五蟲害”。佩戴香囊,不僅是一種民間習俗,也是預防“風毒”“濕毒”“蟲毒”的方法。佩戴香囊源于中醫(yī)“衣冠療法”,香囊中通常有艾葉、白芷、薄荷、藿香、佩蘭、石菖蒲、紫蘇、蒼術等中藥,具有芳香氣味和揮發(fā)性的物質,可通過口鼻黏膜吸入,經皮膚經絡循行全身,有驅邪避穢,行脾化濕等作用,可提高人體正氣,預防流感等疾病的發(fā)生。
浴蘭節(jié)
端午節(jié)又稱“浴蘭節(jié)”。屈原《九歌》云:“浴蘭湯兮沐芳,華采衣兮若英”。端午時值仲夏,陽氣旺盛,雨水增多,濕氣叢生,古人在端午之日采用艾葉、佩蘭、石菖蒲、桑枝、桑葉、纈草等藥草沐浴,可以養(yǎng)陽氣、祛“濕毒”,預防皮膚病的發(fā)生。
食粽子
粽子以糯米為主料,采用蘆葦葉、荷葉等包裹。中醫(yī)認為,糯米有益氣健脾養(yǎng)胃的功效,而蘆葦、荷葉有清熱化濕等作用,適量食用糯米粽子可養(yǎng)脾胃,預防“暑毒”“濕毒”。部分人群可能吃糯米容易出現(xiàn)反酸等不適癥狀,可以改成黃米,黃米有養(yǎng)陰補虛的功效,可以預防“燥毒”,“角黍抱金”就是指黃米粽。粽子好吃,但要適量,很多粽子中添加了蜜棗、蛋黃、肥肉等,過多食用會加重脾胃運化的負擔,脾失健運,易出現(xiàn)腹脹等不適。老人、小兒和有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的人群要少食。
賽龍舟
“動可升陽”,端午節(jié)是一年陽氣至盛之日,賽龍舟等運動可以促進陽氣升發(fā)。陽氣升發(fā),氣機暢達,可改善郁滯,舒緩情緒,促進體內痰濁、瘀血等的排出,排解“郁毒”,預防“痰毒”“瘀毒”。運動養(yǎng)生需要適度,不可大汗淋漓,以微微出汗為佳。(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黃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