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窗能見綠 出門可入園” 青島建設城市綠道223公里 口袋公園113個
航拍青島太平山中央公園一角。
□青島日報/觀海新聞記者 劉棟文/圖
現(xiàn)下,“Citywalk”成為潮玩城市的新方式,漫步青島的更多新路線令人著迷:在浮山、太平山,相擁“城市綠肺”環(huán)山而行,置身登高處沁人心脾;在濱海綠道,欣賞大海與綠樹交相輝映,感受灣區(qū)城市的十足魅力;在大街小巷,邂逅方寸間的“詩和遠方”,感受這座城市特有的調性與浪漫……
這種用腳步丈量“綠水青山”的新體驗,與青島去年發(fā)起的公園城市建設三年攻堅行動息息相關。隨著公園城市建設的持續(xù)推進,青島整治提升山頭公園60個,建設城市綠道223公里、口袋公園113個、林蔭廊道70條、立體綠化208處,為市民游客提供了越來越多的高品質綠色空間,增添了休閑、旅游、健身新場景。
重塑城市綠色空間格局
8月15日是首個全國生態(tài)日,在青島,一處處公園、一條條綠道見證著這座城市踐行綠色發(fā)展理念取得的新成效?!拔矣X得太平山的綠道動線設計很有特色,沿綠道而行,風光一會兒在眼前、一會兒在腳下、一會兒又置身其中,是一次很不錯的沉浸式游覽體驗?!薄拔医洺Hブ猩焦珗@遛彎兒,如今公園里的景致獨具匠心,還增設了出入口,游園也更方便。”……太平山、浮山的蝶變,讓越來越多的市民游客可見可感。目前,太平山中央公園、浮山森林公園周末及節(jié)假日日均游客達8.5萬人次,市民整體滿意率達99.4%,甚至超過了一些老牌熱門景點。
本次整治建設過程中,浮山森林公園建成防火通道(綠道)13.5公里,首次實現(xiàn)市南段、市北段、嶗山段融合暢通;太平山中央公園建成7.9公里環(huán)山綠道,首次實現(xiàn)了中山公園、植物園、櫸林公園等園區(qū)融合。不僅園內無界相連,園外也零距離相融。太平山中央公園拆除圍欄1590米,建設出入通道75個;浮山森林公園拆除圍欄11525米,建設出入通道35個,市民“抬腳可進園”。
如今,越來越多的老公園與城市空間有機結合,讓人們能夠在城市中詩意棲居。據(jù)了解,我市還對海泊河公園等10個老公園“拆墻透綠”,增設出入口,提升便民性和可達性,讓更多市民享受到綠色福利。一幅“園在城中,城在園中”的新畫卷正逐步成為實景圖。
這樣的“丹青妙手”同樣體現(xiàn)在城市綠道的建設當中。日前,南起琴嶼路、北至萊西路的濱海綠道海博段實現(xiàn)貫通,為市民游客游覽小青島、海軍博物館等景點提供了便利。“我有跑步的習慣,一般都是沿著海岸線跑,如今沿途串聯(lián)起的景點更多,景致也更美了?!笔忻窭钕壬f。
根據(jù)“計劃表”,今年我市將做美一條濱海綠化風光帶。以濱海綠道建設為引領,完善服務驛站,豐富節(jié)點公園,做好綠地更新,打造“一步一景”的綠色景觀帶。攻堅濱海綠道建設,全面提升棧橋海水浴場段,貫通海軍博物館段,改造東海東路段,完善西海岸藍灣綠道段,新建城陽區(qū)科技館段、膠州市大沽河段,實現(xiàn)濱海綠道全面品質提升。
公園城市作為城市發(fā)展的高級形態(tài),其建設為空間重塑提供了新的路徑。今年,我市依托“山、海、城”自然生態(tài)基底,依據(jù)公園城市建設總體規(guī)劃布局,在2022年建設項目的基礎上,串園為帶、聚帶成網,重點推進“一帶兩園六十山,多廊多點一示范”項目建設。其中,“一帶”即做美一條濱海綠化風光帶,“兩園”即做韻太平山、浮山兩大公園,“六十山”即做精60個山頭公園管護,“多廊”即做細45條林蔭廊道,“多點”即做實200處城市“微更新”,“一示范”即做強省級公園城市試點區(qū)。
“邊角地”變身“家門口好去處”
公園城市建設是一項人居環(huán)境改善的系統(tǒng)工程,除了恢弘大氣的寫意之筆,精工細作的“繡花功夫”同樣不可或缺。
在大堯三路轉角,市民穿行于這處音樂主題的口袋公園,腳下是黑白交錯的“鋼琴鍵”地畫,耳畔不時傳進悅耳的琴聲,宛若畫中游;在國金中心南側,園內清水景墻與形態(tài)不俗的坐凳形成了開敞與半私閉的空間,宜停宜留,設計精巧,是林立高樓中的溫暖一隅……如今,這些近在咫尺的“好去處”布局在城市的各處街角,讓這座繁華都市更有溫度,讓居民有更多的休閑空間。
“建設口袋公園是近些年國內外大力推廣的做法。以前,我們常說的是建設小微綠地,這些地方大多是讓市民去欣賞的,但市民走不進去。如今,建設口袋公園,是要讓市民能夠走進去,在綠地中開拓出更多空間,讓這些地方成為廣大市民親近自然、擁抱綠色的場所?!笔袌@林和林業(yè)局園林和林業(yè)建設處負責人賀蕾介紹,目前,越來越多的口袋公園呈現(xiàn)出明顯的社區(qū)服務性質,在設計建設過程中都會充分聽取市民意見建議,并在后續(xù)不斷完善升級,滿足周邊居民的休閑健身需求。
城區(qū)大面積綠化空間趨于飽和是目前諸多城市面臨的共同難題,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內“挖潛增綠”、下足“繡花功夫”,無疑是城市更新建設中一道需要用心鉆研的課題。
要建,還要建好。今年4月,在青島街頭紛紛亮相的新花境,也讓不少市民感到驚喜。而這背后,是青島市第一屆花境大賽的創(chuàng)新舉辦。主辦方選取市南區(qū)、市北區(qū)、李滄區(qū)和嶗山區(qū)的公園景區(qū)、市政綠地等場所,公開征集了21塊競賽場地,由參賽企業(yè)自主設計建設、扮靚城市街頭。
同樣為公園城市建設聚智聚力的做法,還體現(xiàn)在今年7月青島市第一屆園林林業(yè)行業(yè)職業(yè)技能競賽中。數(shù)百名從業(yè)人員齊聚,通過一道道專業(yè)考題、一棵棵樹木修剪等多個環(huán)節(jié),共研“做精、做細、做美、做韻”方法論。有專家表示,城市更新建設提高了全民共建共治共享的意識,從表面上來看,建設更新的是物,而實際上,全民共建意識也會潛移默化地不斷提升、更新。
葳蕤生長的青青之島,正在演繹公園與城市相得益彰的精彩故事。